探秘工程与建筑企业数字化成功转型的铁三角
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,全球工程与建筑业的发展和生产力增长的步伐较为缓慢。与此同时,其它行业则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拿制造业来说,它的生产力一路增长,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翻了一番。但生产力低对于工程建设行业来说,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
1995 – 2015 年全球行业生产力走向图
来源:领航数字化未来:资本项目的变革,2017 年
工程与建筑业数字化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
第一: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如果工程与建筑业的生产力按照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增长,这个行业的附加值将达到 1.6 万亿美元。
第二:工程与建筑业有两个根深蒂固的挑战:成本超支和进度滞后。
麦肯锡总结过一个数据: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平均延迟时间为 20 个月,成本平均超支 80%。对于一个利润率极低、只有百分之几的行业来说,这些超支带来的后续问题是很严重的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这也是个机会,可以促使建筑行业以新的方式去规划和建造。
第三:从技术方面来讲,工程与建筑业是全球最不发达的行业之一,且行业的 IT 投资远低于其它行业。
第四:一些重大趋势也会对工程与建筑业造成深远影响,比如基础设施老化、人口增长超过产能增长、可持续性发展、劳动力结构变化、政治因素,以及监管压力。
数字化转型能给工程与建筑企业带来什么?
数字化转型给整个工程建筑行业价值链提供了很多定性优势,比如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力,使用基于云技术的软件平台来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,或者通过装配式和数字科技进行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。
很多行业商业领袖认为,数字化最大的优势,体现在项目的总体管理层面,其次是安全性、进度、节省成本、减低浪费等。
来源: IDC (全球知名IT市场研究机构),
数字化转型:互联建设的未来,2020年
工程与建筑企业数字化成功转型的铁三角
在当前工程与建筑项目的管理中,经常出现模块数据出处不一,数据之间不互通的问题,以及各参与方、各应用软件之间存在数据壁垒,无法自动积累企业级项目数据经验的现象。使用分散型软件管理,会造成局部信息错漏、传递耗时,效率降低、成本增加等。
因此,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用统一集成的数字化平台来关联数据、人员、和流程这三大“铁三角”,将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强心剂。
第一:人员
工程建设行业最重要的转型要素是人,团队之间紧密协作,才能更好地建造项目。鉴于这个原因,在讨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时,我们首先需要关注人员。
从项目一开始就把所有相关团队汇聚在一起,就会体现出独特的优势。通过让所有人员参与项目早期的规划阶段,可以更好地优化各阶段的任务、确保施工现场和办公室实时沟通。
来源:De Almeida & Bühler,塑造建筑的未来:
思维方式和技术的突破,2016 年
在人员上,我们需要确保两个方面:
(1) 帮助团队适应新技术、新思维、新工作方式
任何组织的变革都会面临阻力,在传统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行业,尤其如此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实施建筑管理软件与“我们从来都是这样做的”这种思维,几乎是对立关系。
但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,“我们从来都是这样做的“的观念,可能会在流程管理和项目交付的过程中,遇到越来越多的阻碍。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实施建造管理软件系统,以促进精益管理和建造。
在深度对比各种各样的建造管理软件,甄选出最适合自己业务的软件后,企业的下一步是帮助员工改变工作方式、接受并使用新软件。
当然,新软件的实施不仅仅是工作流程上的转变,也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层面的转变。虽然在实施新软件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曲线,但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,是会给企业带来长远价值的。
(2) 帮助团队使用真正的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
在人员方面,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从桌面迁移到云端和移动端,帮助员工从零散、互不相连的工具,过渡到一个由数据和商业智能支持的统一平台上。这样一来,团队就可以以数据为基础,更加紧密地协作,最终实现整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。
第二:数据
虽然当今以数据为基础的经济呈指数级发展,我们的思维和传统组织的运作模式仍然是线性的,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多数行业处于“自满”状态,一旦出现指数级趋势,这些行业就会很快被冲击。
从历史上看,工程建筑业长期处于“自满“状态。要一直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话,企业需要有战略眼光,主动改革,以避免被未来的指数级趋势所颠覆。
来源:基于指数的企业:为什么新企业比你的好、快、便宜10倍(以及对应措施),
奇点大学,2014 年
在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时候,就需要做好调研、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,这点非常重要。
讨论数据的时候,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三个方面:中央数据库、实时访问能力、以及数据分析。
- 基于云的中央数据库。很多企业的数据现状是散落在不同的系统和工具里,因此企业需要一个中央数据库来管理数据。
- 实时访问能力。能够实时访问数据的能力很重要,由于缺乏数据实时集成的能力,很多建筑项目的运行都很被动。
- 数据分析。在数据分析方面,我们需要仪表板功能,以便在任何时间点都能快速深入了解相关数据和关键趋势。
对于数据的管理,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金字塔来表达:
在金字塔底端,各业务的数据采集一开始数据都比较零散。各岗位不同程度地去做信息化管理,比如用Excel, Word等工具管理各部门内部的数据,这时候的数据是零散的、无所知的。
数据的准确性、有效性和时效性,要通过一定的流程约束和规范才能保证。通过与企业的流程配合应用,数据就会变成有用的信息。汇总后可以得到部门、甚至是集团的报告。
当这些知识不断提升,再通过IT技术去融汇、抓取,用BI商业智能生成不同的宏观报告的时候,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功效,可以优化流程、决策,形成方法可循。同时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又会积累形成企业知识库。
再提升一个阶段,到达数字金字塔顶端,利用人工智能(AI)的技术实现 “由知达智”,这就是数字化管理提升的过程。
第三:流程
建筑生命周期和工作流需要串联起来,因为建造过程本质上是因果关系,如果团队用不同的软件或工具去创建和管理不同的工作流,鉴于工程项目变更多的特性,会产生连锁效应,最终导致时间浪费和预算超支等问题。
而一个关联各模块和各阶段的平台,则可以帮助避免这类问题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在一个全流程的平台上,在规划阶段就把相关团队接入到一个软件平台。假如设计发生变化,我们就可以马上算出和设计关联的时间和成本变化。业主提出修改建议,我们可以马上计算这些变更对成本、时间和最终结果的影响。这就是全流程平台的一个很大的价值。
把所有人员、数据、流程集成到一起
如果以上“铁三角”没有集成的话,团队就会受到信息的制约,跟不上变更等对进度、预算、和人材机等资源的影响。
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把三者集成到一起,就可以实现全企业业务融合、全寿期集成应用、全人员多方协同、全流程精益管控。这样一来,项目从立项到交付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能力得以提升,消灭信息孤岛后,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得以强化,多维度信息共享得以实现,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触手可及。
iTWO 4.0 5D 工程建造一体化管理云平台
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
RIB的旗舰产品 iTWO 4.0 是 一款5D 工程建造一体化管理云平台。平台结合 5D BIM 技术,集成工程项目管理从规划到竣工交付的“铁三角”:全流程、全人员、全数据,助力工程总承包企业、项目业主和国际型工程公司实现:一个平台、连接所有。
作为工程建造一体化管理云平台,iTWO 4.0配备强大企业级中央数据库,拥有唯一真实数据源,注重数据的互联互通,通过深度整合BIM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流程、全人员管理支持。
通过一个平台实现数据在各业务角色的流转,纵向确保业务流程的通畅性,横向打通业务间的数据联系,内外部的沟通协作,达到项目全过程可控及数据透明共享。实现设计、采购、施工、质量安全管理等高效协同,全面提升企业级项目管控能力,质量安全管理能力。
真正帮助工程建筑企业集成全人员、全数据、全流程的“铁三角”,用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思维实现项目高效、安全、高质量建设。